作者:霍爾德科技 更新時間:2025-07-05
農村黑臭水體的識別,不同于以往唯理化指標為標準的判定方法,而是首先讓老百姓評判,看感官上是否“黑”,是否“臭”,是否影響到了老百姓的生活。當公眾評議有困難時,再開展水質監測,監測的指標包括透明度、溶解氧、氨氮,取消了城市黑臭水體評判時常用的ORP指標。
農村黑臭水體定義:
農村黑臭水體是指各縣(市、區)行政村(社區等)范圍內顏色明顯異常或散發濃烈(難聞)氣味的水體。
農村黑臭水體識別:
1.識別范圍
行政村內村民主要集聚區適當向外延伸,南方為200m-500m,北方為500 m-1000m區域內的水體,以及村民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。對于城鄉結合部已列入城市黑臭水體清單的黑臭水體,不再列入。
2.識別標準
農村黑臭水體依據水體異味或顏色明顯異常(如發黑、發黃、發白等)感官特征進行識別。如果某水體存在異味、顏色明顯異常任意一種情況,即視為黑臭水體。
對于感官判斷有爭議的農村水體,有關部門可委托專業機構對水體周邊居住村民、商戶或隨機人群開展問卷調查,進一步判斷水體黑臭狀況,原則上每個水體的調查問卷有效數量不少于30份,如認為有“黑”或“臭”問題的人數占被調查人數60%以上,則應認定該水體為“黑臭水體“。
當開展公眾評議有困難時(例如,難以獲得不少于30份的有效 問卷), 通過水質監測判定是否黑臭。水質監測指標包括透明度、溶解氧、氨氮3項指標,指標閾值見表1。3項指標中任意1項不達標,即為黑臭水體。對西北地區、長江中下游地區等區域含泥沙量較大的水體,當只有透明度指標不達標時,不判定為黑臭水體。
通過水質監測判斷時,原則上可沿水體每200 m-600 m間距設置監測點,但每個水體的監測點不少于3個。取樣點一般設置于水 面下0.5 m處,水深不足0.5 m時,應設置在水深的1/2處。
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思路:
綜合分析農村黑臭水體的污染成因,結合水體功能與去向、當地實際情況和村民訴求,篩選技術可行、經濟合理、符合農村實際的技術方法,制定黑臭水體治理的技術路線,預估所需工程措施、工程量和實施周期,預測水體治理效果,形成黑臭水體治理方案。方案編制應立足于當地實際,成因分析準確深入,治理路線和技術模式科學可行,項目任務、計劃進度清晰明確,績效目標合理,項目前期手續完備,后續運營維護有保障,與鄉村振興等農業農村相關規劃有效銜接,注重工程措施和長效機制的有機結合。
本文網址:http://m.66159e.com/xinwen/2383.html
水體硫化氫危害與控制措施(硫化氫檢測質量控制)
2025-07-03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思路(農村黑臭水體如何識別)
2024-04-18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有哪些( 農村污水的分類及特點)
2022-08-16旱期農村安全飲水水質監測要加強(水質監測設備有哪些)
2022-09-15水質三氮監測的意義(水體中三氮檢測水樣采集要求)
2024-06-07水體葉綠素a測定方法原理(水質葉綠素a測定詳細步驟)
2024-01-08水體富營養化的認定指標(水體富營養化的防治措施)
2023-10-30飲用水安全知識你了解多少(造成農村飲用水污染的因素有哪些)
2022-06-13黑臭水體判定標準(黑臭水體的治理措施有哪些)
2023-11-17水體葉綠素檢測必要性(水質葉綠素檢測方法匯總)
2025-03-04